非遗在社区,巧手编绳结——省非遗保护中心举办南京绳结在社区活动 发布时间:05月27日

南京绳结,2023年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。绳结,古称络子,采用五彩线,通过“结、绕、缠、编、抽”等步骤循环编织而成,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。绳结历史渊源久远,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,至汉朝仪礼记事,现在已成装饰艺术,充分地体现了古人的智慧,又具有独特而深厚的东方文化神韵。

非遗在社区,巧手编绳结——省非遗保护中心举办南京绳结在社区活动

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,在江苏省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,由江苏省文化馆·江苏非遗保护中心主办,南京市秦淮区五老村街道淮海路社区协办的“‘水韵江苏 精彩非遗’——金陵绳结 编织美好生活”主题活动5月25日在淮海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。活动邀请南京绳结南京市级非遗传承人蒋妍侠为大家讲授绳结知识,传授绳结技艺。淮海路社区居民、在校学生、文化志愿者等近4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
活动中传承人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绳结的诞生、发展历史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。互动体验环节,大家在传承人的细心指导下,不停翻转五彩的线绳,结成一件件饱含特殊意义的绳结作品——“龙行龘龘”,寓意着吉祥如意,事事圆满顺心。

非遗在社区,巧手编绳结——省非遗保护中心举办南京绳结在社区活动

活动开始前,秦淮区司法局和南京交警第二大队针对淮海路社区居民,分别开展了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普法宣传和交通安全宣传。

非遗在社区,巧手编绳结——省非遗保护中心举办南京绳结在社区活动

非遗源自生活,要服务于生活。非遗要和大众生活去建立链接,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。省非遗保护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,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,积极行动,不断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连接点,创新开展了非遗“四进”系列活动,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本次活动的举办,把江苏传统结绳技艺送到社区,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,为社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,让社区居民在活动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,增强非遗传承动力,进一步发挥非遗在加强社区治理、增进社区凝聚力、维系邻里和睦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。